1、肾康栓:
慢性肾衰竭(CRF)中医属“虚劳”“水肿”“关格”等范畴,其病程缠绵,证候复杂,其病机多为脾肾虚衰气化不利而致湿浊瘀毒留滞,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肾亏虚,标实湿浊血瘀等,治疗原则为降逆泄浊,益气活血,扶正固本,肾康栓由大黄、丹参、红花、黄芪组成,其中生大黄为君药,《神农本草经》有云:“下血祛瘀,血闭寒热,破瘤、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此为降浊之要药,泻下通便,可通腑泄浊,且有利水作用,可消除水肿,大黄不仅能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还能降低血压,减轻肾小球硬化,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外基质产生,大黄能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此外大黄还有改善脂质代谢钙磷代谢消除自由基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实验表明,大黄可增加肾衰竭家兔的肾脏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降低肾脏局部内皮素,增加一氧化氮水平。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为臣药,可使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扩张,有强心利尿和降血压的作用,可降低尿蛋白,同时可刺激肝脏合成白蛋白,黄芪补益脾肾,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力,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使白细胞数量增多,增加免疫球蛋白形成。调节蛋白和脂代谢紊乱和保护肾功能,可增强造血系统功能,促进红、白细胞生成、发育和成熟,从而改变CRF患者的贫血状态。
从中医病机来讲,久病必瘀,肾康栓佐以丹参及红花,丹参、红花属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肾脏血供,改善肾缺血,减轻肾小球纤维化,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防治肾血流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促进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磷为卵磷脂的重要组分,肾康栓能降低血磷水平可能与黄芪能通过增强脂蛋白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有关,此外肾康栓可刺激肠粘膜使肠道充血,增加肠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磷及其它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上四味药组方肾康栓,全方共奏降逆泄浊,益气活血,扶正固本之功效,攻补兼施,补而不留邪,泻而不伤正,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本虚标实证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湿浊血瘀证治疗效果良好。
肾康栓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通过直肠给药,药物直接接触肠粘膜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肾康栓可刺激肠粘膜使肠道充血,增加肠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避免了中药灌肠煎治中药、器械灌肠的复杂步骤,改善了中药灌肠肠道保留困难,临床应用方便,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推广性具有绝对优势,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也符合中医药疗法现代化的要求。
2、肾衰宁片: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 (病程>3个月) ,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由此相关的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慢性迁延,肾功能呈进行性恶化的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常因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高血压、感染而死亡。
CRF属于中医学“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早期病机为脾肾亏虚,瘀血浊邪内蕴,病理中期气机逆乱,毒邪内蓄,脉络阻滞,以气阴两虚为主;晚期以脾肾阳虚为主。其发生大多是由于急性肾脏疾病迁延或治疗不当所引起,临床上虽有透析、肾移植等进行治疗,但费用昂贵,很难普及。因此,寻找如何延缓乃至停止肾衰进展的非透析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肾衰宁是以清除毒素为主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半夏 (制) 、红花、茯苓、陈皮、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 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的功效,可改善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药大黄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促进排泄的作用,其通下泻浊之功能可帮助毒素从肠道排出,降低血尿素氮(BUN),从而改善患者氮质代谢。据研究证实,大黄除对全身氮代谢有影响外,对肾脏系膜细胞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状态,清除氧自由基等机制缓解肾衰竭临床症状, 延缓肾衰竭恶化。此外,大黄可以减轻残存肾组织的代偿性肥大,抑制肾小球系膜的合成,减少残余肾单位的氧气消耗量,从而改善肾衰竭。太子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增加机体免疫、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延缓衰老的作用,从而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丹参具有抗凝、去纤、溶栓和降血脂等作用,能改善所致的肾素和血浆容量失调,缓解由于肾素增加所致的肾小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供氧减少和肾素释放的连锁反应,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以改善肾功能;丹参还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素的释放影响肾脏细胞凋亡而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程;同时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改善肾血流,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综上所述,肾衰宁具有改善肾血流量,促进毒素的排出,有效降低血肌酐(Scr)及BUN水平,改善肾功能;同时能调节脂肪代谢,降低尿蛋白水平,抑制肾小球硬化,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之功。
临床研究证实,肾衰宁片治疗慢性肾衰竭、能有效减低BUN、Scr,改善和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机体免疫力。
3、尿毒清颗粒:
肾实质的减少、残存的肾小球血液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及肾间质的纤维化等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是慢性肾衰竭(CRF)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早期干预、选用合适药物、对因治疗,无疑可以降低CRF的发生、延缓CRF的进展。
尿毒清颗粒由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党参、白术、茯苓、制何首乌、白芍、丹参、川芎、菊花、半夏、车前草、柴胡、甘草十六味中药组成。具有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的功用。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证和脾虚血瘀证者。本品可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的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清钙、降低血清磷也有一定的作用。方中大黄可降低肾小管的高代谢,抑制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增生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残余的肾组织代偿性肥大,具有降低血脂和尿素氮的作用,可以减少蛋白尿,促进蛋白质合成,延缓CRF的进展等。川芎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等作用,能较好的改善血瘀病理状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尿毒清颗粒能够明显改善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TGF-β1的表达,并通过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改变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去甲基化状态关闭TGF-β1基因的表达,通过多成分协作,达到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改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老年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保护肾功能等作用,可有效改善病情,对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保护肾脏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延缓透析时间、降低透析概率。
保利配资-软件股票排名-加杠杆炒股平台-短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